钢琴别院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4791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Liszt Totentanz S.126/李斯特 - 死之舞 为钢琴与乐队【PDF】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3-9-19 20:24:2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死之舞 Totentanz S.126 - 为钢琴与乐队而作

李斯特1849年完成了一首钢琴与乐队的单乐章作品《死之舞》Totentanz S.126 ,在乐曲中李斯特运用了著名的《末日经》来点睛,收到相当好的效果。

作品的创作动机来源于1838年李斯特在意大利的比萨见到的一幅教堂壁画“死神的胜利”,上边是一个背后长出蝙蝠翅膀的丑老婆子,代表着死神,正挥起大刀,向那些毫无防备,正忧哉全然不知死神临头的人们砍去。作曲家由此得来灵感,又将这恐怖荒诞的动机同中世纪的一首咏唱“末日审判”的教会歌曲《末日经》联系起来,作成这首极富幻想色彩的杰作。

初稿于1838年完成,但是李斯特对它不够满意,于是他把乐谱暂时放下,直到定居魏玛后才再一次取出来,分别在1853年和1859年作了两次修订。

钢琴在这里仍然是主角,但是管弦乐队尤其是铜管和打击乐的强大威力,使作品的整体音响显得更加辉煌。全曲是建立在圣咏《末日经》上的一系列变奏。乐曲从钢琴在低音区使用沉重的和弦弹出的强有力的“末日经”开始,象征着死神那不可阻挡的脚步声步步逼近,在它之上,铜管响亮地吹出主旋律,这是死神威严的进行曲。突然,钢琴一连串有些滑稽的快速音型打断了这死的行进,并以华彩风格片断演奏“末日经”,同时,乐队以全奏在重音上给以加强。当乐队一起奏起“末日经”的时候,速度加快了,本来的两句旋律扩展为四句,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之后,突然弱下来。变奏曲的第一部分,也就是序奏到此结束。

接下来音乐变得稍稍柔和些了,钢琴从容地演奏这条旋律,木管随后加入进来,与钢琴交替着,变奏这个主题。行进的步伐渐渐地出现,它越来越有力,越来越快,直到变成了狂热的舞步。突然,一个长音拖下来,延续到下一个巴赫风格的赋格段落,“末日经”在钢琴的各个声部相继模仿出现,它的情绪是安详的、冥想的,音响也是和谐纯净的,仿佛这已经不是可怕的死亡,而是令人神往的彼岸世界。钢琴在高音区奏出柔和的旋律,它被晶莹剔透的琶音包裹着,变成动人的歌唱。接着,谐谑风格被引进,钢琴活泼地跳跃,和乐队作愉快的对话,渐渐地融为一体,奏起欢快的舞曲。这段舞曲令人联想到民间的歌舞场面,“末日经”在这里带有了一种东欧民间色彩,朴素而明快。

钢琴的华彩把人民带出了民俗场景,独奏者在这里得以展示他演奏的丰富音色和复杂技巧。铜管吹起的号角仿佛在提醒人们死神的威力,但是钢琴一味沉浸于嬉戏之中,它与弦乐细碎的音型交织在一起,就像无数的幽灵在舞蹈。终于,死神的步伐又笑起来了,它狂笑着向世界宣布:它是不可逃避的,最终的胜利属于它。

从整部作品来看,李斯特虽然采用了“死亡”的这个主题,但他几乎没有一点悲伤,也几乎没有一点对神秘世界的恐惧感,倒仿佛在兴高采烈地为死神唱赞美歌似的。他愉快地玩弄着“末日经”,用各种情绪、色彩来装饰它,全曲一共有三十二个变奏至多,但自始至终都妙趣横生,富于吸引力。

李斯特于1859年后亲自改编成双钢琴演奏版,编号为S.652 出版。其钢琴独奏缩编谱亦于1860-1865年间编号为S.525 出版。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钢琴别院

GMT+8, 2024-4-28 19:31 , Processed in 0.082433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